现在是南洋的干季,出行可以靠陆路,这一点对于人们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上路要比坐船舒服,在雨季的时候,占城和村寨的联系主要是靠竹排,因为只有竹排能走通往各个村落的小水道。徐侠客和张宗子都是见人坐过竹排的,小竹排载货载人非常有限,队伍就不可能这么多人了,要么削减人,要么削减行李,条件比走陆路要艰苦得多。

这是南洋这里和华夏不一样的地方,在华夏江南,船只是比陆路要稍微舒服一点的,如果能坐海船的话,没有风暴,在近海航行,两到三天就补给一次的海船,可以说是现在最舒适、最经济也最适合老人的旅行方式了。而南洋这里的旅游体验呢,张宗子总结出了一个点,是他从谢六姐那里学来的。

“这种路!”他在矮脚马上颠簸得屁股疼时,很不高兴地说,“如果说比走船舒服,那就是在比烂。”

他这是在舒服的买活军区域生活得太久了,已经习惯了平坦的路面,包括新开发的鸡笼岛,能走人的路也都是平整的水泥路,买活军在修路上是非常舍得花费功夫的,谢六姐常把‘要想富,先修路’这种仙界的俗语挂在嘴边,还有一个,是张宗子在离家到买活军这里来之前,实际上并没有怎么游历过,不像是徐侠客,在江浙一带已经游历多年,他可以适应南洋的土路:软烂崎岖,杂着小石块,还时不时要迈过一些生长到路上的树根。

在这种路上,骑马和走路其实各有各的不舒服,骑马颠簸,走路费脚,徐侠客等人穿的厚底草凉鞋惹来了华人通译的羡慕,土人们对此则无动于衷,他们都是光脚。几个马奴手持砍刀、扫棍,走在小路的前后方,用扫棍在路边的草丛中扫荡敲打,草丛里不时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蛇!”

的确,是蛇,南洋这里的蛇是非常多的,多到南洋百姓普遍供奉蛇神,这一点徐侠客之前听郑地虎说过一次,不过在会安,只有两三座龙王庙,徐侠客在战后去摆放时感触不深,当时庙宇多数作为会安本地华兵的聚集点,被打得乱七八糟的,只能看到龙王庙里的神像和华夏不同,有明显的蛇类特征,可以说是像蛇多过像龙,到占城这里,感觉就很明显了,占城的城墙头就是九头蛇的娜迦神像,城里也随处可见到娜迦。每一尊娜迦神像下都有百姓自发供奉的香花,他感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