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闵云便早早带人来到了宫门外候着,各府送钱的队伍络绎赶来。

毕竟想赖账的人,还是少数。

多数大臣们还是要脸面的,尤其像端木平城这样的重臣,怎么好意思拉下来脸,欠一个小辈的赌注。

一手欠条,一手交钱。

清点数目之后,便拉回一车一车的拉回墨韵院。

来送钱的管事们,一个个苦大仇深。接过欠条后,小心翼翼的收起便转身离开。

与之相反的是闵云,笑的见牙不见眼,脑子里想的全是这下日子又富足了。

日上三竿,周浚恪才起床,睡眼惺忪的开始洗漱穿戴。

桌子上还乱糟糟的放着有关漕运的誊抄本,桌子的一角还有一张纸,上面是周浚恪记下来的注意事项。

密密麻麻的写了很多,也很杂。

有关于航道汛期和旱期的转运的事宜,有关于冰冻海鲜装卸流程,还有大型起落架和滑轮组。

不得不夸奖一句李朝马家,还是很有作为的,至少南北运河和长安附近的运河,修的是杠杠滴。

每年从江南运来的粮食高达400万石,折合为48万吨,已然是个不小的吞吐量。

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周浚恪来到前厅。院里的小太监们早就听到了房间里的动静,早餐很快就在摆在了桌子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浚恪的房间里不在留人伺候,院里的人也习惯了周浚恪我行我素的风格。

吃着包子吸溜着白粥,周浚恪对上菜的小太监问道:“前院乱哄哄的干嘛哪?”

“回王爷,各位大人来兑付赌约,都堆在前院等着您过目。”小太监回复道。

周浚恪点了点头,这群家伙还算守信用。

吃过早餐,周浚恪溜溜达达的向前院走去。都这个时辰了,就不去跟老师们见面了,省的还得听他们絮絮叨叨的教训。

起晚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抓个事由就教训人,这好为人师的臭毛病是病,得治。

先吃萝卜淡操心,少管闲事活得久。

这群自诩文人的家伙,活的就是不通透。

学学咱家老太太,啥事不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在后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