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参见陛下!”杜如晦躬身行礼。

李世民连忙起身,亲自上前扶起杜如晦,看着杜如晦一脸疲倦,说道:“幸苦克明了。”

“陛下,这都是臣应该做的,臣将这次赈灾过程详细的记录了下来,请陛下过目。”

杜如晦从袖子里掏出奏折,双手捧起。

李世民接过奏折,就在杜如晦面前把奏折看了一遍。

看完后,李世民感叹道:“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克明便妥善的安置好了灾民,朕心甚慰。”

杜如晦和房玄龄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两人合称‘房谋杜断’。

在出谋划策上,杜如晦比不上房玄龄,但是紧急情况下的一些决断,房玄龄却比不上杜如晦。

赈灾这种事情,只有杜如晦去,才能令他放心,而杜如晦果然没有令他失望。

“陛下,臣赈灾过程中,手段有些过严,还请陛下治罪。”杜如晦说道。

“朕已经治了那些言官的罪了,克明不用放在心上。”

杜如晦在赈灾的时候,粮商抬高粮价,还限量出售,因此杀了一些粮商。

那些粮商敢这么做,自然是有后台的。

杜如晦这么做,自然惹恼了他们,免不了被弹劾。

“多谢陛下信任。”杜如晦感谢道。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你辛苦这么久,又一路舟车劳顿,先回去好好休息几日。”

“多谢陛下,只不过臣在山东河南赈灾的时候,发现一些问题。虽然水灾是连日大雨引起的,但是之所以发生水灾,和当地的河道年久失修有很大的关系,河道堵塞,才导致多州受灾,如果河道通畅,此次最多只有靠近河道的一些村庄,和一些地势低洼的地方才会受灾。”杜如晦说道。

李世民苦笑道:“朕何尝不知,不仅是山东河南两地,大唐很多地方河道都很多年没修了,这才是造成水灾的原因,但是国库现在根本没有钱粮,如何修?”

大唐一统天下才几年时间,百废待兴。

修理河道,虽然可以征兆徭役,但是朝廷却需要提供粮食和工具的。

事实上,很多自然灾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兴修水利,不仅可以有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