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业平时不太爱说话,都是默默地做事,人缘算不得多好,也算不得多坏,就是样样都中不溜的那种类型。

只不过即使是这样看着不算特别起眼的人,也曾是因为读书成绩优异而闻名十里八乡的少年天才,还在科举的千军万马之中杀出重围当上了榜眼。

刘存业见文哥儿三人都齐齐看着自己,有点不太好意思。他说道:“我母亲已经六十多岁了,妻子又体弱多病,留她一个人在家里侍奉母亲我不大放心。我堂堂男儿却连堂上老母、家中妻儿都照顾不了,又有什么脸面继续当这个官?所以我想向陛下告假归家侍奉母亲,先全了孝道,再以我这才困羸病之躯为朝廷尽忠。”

自古忠孝难两全,刘存业牵挂家中年迈多病的母亲,他们这些朋友也帮不上什么忙。

要说把刘母接到京师来,翰林院的俸禄实在供不起那么多花销,且他任职还没满六年,根本没资格回乡省亲。

更重要的是,不是所有人都经得起这一两千里的长途跋涉,年轻人尚且可能受不了,何况本来就多病的老弱妇孺。

思来想去,似乎也只有刘存业亲自归家侍奉母亲了。

要知道官场上那诸多应酬,每一老回琼山时一定去莞城看你,亲自去你家催你赶紧回来!”

刘存业原本微微皱起的愁眉舒展开了,笑着应道:“好。”

文哥儿成功在钱福家喝上了刘存业煲的汤,这玩意放了不少药材下去,味道居然怪好喝的,每一口都鲜甜得很,完全不像是中药那种苦味。

这能持之以恒地把药材吃成日常汤料的,估摸着也只有岭南人了。

既然有汤喝了,文哥儿又积极地聊起了两广美食。

由于南宋偏安南方,所以一直被当成流放之地的岭南地区也被朝廷陆续派人过去深入开发。

那时候的岭南地区包括后来的两广。

当时有位叫周去非的小官曾经写了本《岭外代答》,据说他外派广西好些年,回到南宋首都临安后大家都问他“那地方到底咋样”,他觉得一个个回答太麻烦了,索性直接写了本书来把自己了解到的风俗民情都给记录进去,谁想知道就自己看书去。

这本书恰好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