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濬这个新晋热灶,想烧的人还是很多的。无他,刘吉风评不好,走他的门路不太体面;刘健他们又常年闭门谢客,路子实在不好走。

现在来个丘阁老,当代理学名家,为官三十七载,声誉极佳(主要体现在刘吉想搞他都不知从何下手)。

这位丘阁老一直坐冷板凳,到当今圣上继位后才因《大学衍义补》当了个荣誉尚书,可以说是在这几年之前没真正享受过权力在手的滋味。比起刘健这些早早受过重用的人精,丘阁老这乍贵之人的门路肯定更好走一点!

这不,任命才刚下来没几天,私底下登门求见的人就络绎不绝。

京师遍地都是聪明人,哪怕是走后门,也会先摸清对方的喜好来个投其所好。

比如刚才那些说仰慕丘濬写戏才华的、给丘濬戴“功在千秋”高帽的,全都吹嘘得直戳丘濬心窝,搁谁谁能丘阁老听后不想把这小子扫地出门,王华是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的。

文哥儿对他爹的质疑很是不满,气哼哼地找他二哥他们玩耍去了。

这些大人一个两个都什么人哪!

肯定是自己被赶走过,所以觉得他也会被赶走!

他可是老丘最喜欢的崽!

文哥儿对丘濬发表了一通“我长大后必走后门”的言论,自己没心没肺地数着日子等春天。到了春天,他就可以种辣椒了!

只不过光靠福袋里的一百多颗种子,文哥儿还是觉得不太保险,不由找机会多往四夷馆跑了几趟。

主要是和准译字官徐富他们打好关系。

他们可时最有机会接触外邦人的,说不准以后能帮忙弄点外邦种子。甭管弄来的是什么,只要能吃的他就想试着种一种!

文哥儿还把从刘文泰那儿听来的话现学现卖:“这可是功在千秋的事,没有你们参与是绝对做不成的!”

这话要是叫丘濬听了去,绝对会把刘文泰撵出门。

小孩子学坏了,就是这家伙带坏的!

文哥儿怕徐富他们不上心,掏出自己读过的史书给徐富讲起了农作物迁移史。像他们现在常吃到的胡荽、胡瓜、胡萝卜为什么带着胡字?就是因为它们是被张骞不远千里从西域带回中原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