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儿的府学一日游愉快结束,开开地被李兆先送回家去。

临分别时文哥儿还不忘叮嘱李兆先,一要盯着府学里的桃树,千万别被别人摘光了桃子。

一提到吃的,文哥儿瞧着就是个寻常小孩儿了,再没别人时的得意模样。

李兆先笑着应下,只觉这一天过得丰富彩。他还惦记着白天冒出的新想法,别过文哥儿回到家,想了想就转道去李东阳聊天。

主要聊文哥儿今天的精彩表现。

从早上讲到下午,末了还提了一嘴文哥儿在马车上提到的蓄奴问题。

起初李东阳还只是含笑听着,觉得王家这小孩儿真是趣得很,连旁人针锋相对都分外可爱。

可听到蓄奴问题,李东阳的笑容慢慢敛了起。

这问题牵涉面就太广了。

表面上只是些许百姓失了土地、沦为贱籍,实际上涉及到土地兼、官商勾连、地方宗族豪强起等等巨大的利益纠葛。

这不是某个地方的问题,是整个大明的问题。

要动这玩意,首先挨刀的就是满朝文武勋贵以及天下读书人。

谁乐意拿起刀往自己身上割肉?特权能过得那舒服,难道不想要?不要这个好处,是准备让自己孩子去受苦受难?

还是苦别人吧!

过去一百年年,朝廷也曾做过许努力,比如让各家的“义子义女”入户籍,和真正的奴婢划清界限。

既然人都喊爹娘了那伦理上肯得按真爹娘算,要是『奸』/『淫』自家“义女”或者“义男”之『妇』属于『乱』/伦大罪等等。

只不过随着岁月变迁,这些努力反而让许奴婢成了真正的“家奴”“世仆”——

既然是一家人,那的丈夫、的妻子、的儿子孙子自然都是这个家的一份子了。家生子知根知底,用着简直太让人放了!

随着这些数量庞大的“家人”着替主家处理各方事务,他们逐渐获得一的社会地位,甚至自己都能带着几个奴仆在身边使唤。

他们就像是地方宗族的枝叶,在钱权的滋养下旺盛生长,逐步蔓延到各州各县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