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华年本来想问一问杜云瑟院试的题目,后来一想,那种取自四书或者《孝经》的八股文章题目,就算问了也听不懂,懂了也没意思,好奇心立即烟消云散。

比起秋华年的紧张,考生本人杜云瑟一直是胸有成竹的模样,对恭喜和唱衰都宠辱不惊,给秋华年喂了一颗定心丸。

又过了两日,院试的复试也结束了,现在只剩静待学政判卷放榜。黄家姐妹已经到了襄平府,秋华年和她们一起在舒意楼的后厨试做黄大娘打算带到百味试上的新菜。

黄大娘比黄二娘大十几岁,一个是长姐,一个是幼妹,当初姐妹二人家中太穷,黄大娘的母亲收了五两银子的彩礼,把大女儿盲婚哑嫁到了县城,黄大娘嫁过去后,才知道自己进了什么样的火坑。

丈夫早已与窑子里的哥儿生了私生子,婆婆精明强势动不动就要上家法打儿媳,公公和嫂子眉来眼去地勾搭……正因为恶名远扬在附近实在说不到好人家的姑娘,才跑到乡下花高彩礼买媳妇。

黄大娘挨了几次打后,心中生出一股不愿此生就此蹉跎的豪气,攒钱找人写了状纸,扯出家里的阴私事,闹上公堂非要和离,在漳县引起了轩然大波。

县令觉得她可怜又可叹,准许她和离,但黄大娘已经无处可去,漳县百姓对她指指点点,母亲嫌她丢人不许她进家门,要与她断绝关系从此不认这个女儿。

黄大娘怀里揣着妹妹偷偷给她的半个高粱饼子,流着泪用最后的积蓄搭了商队的车,和货物一起颠簸到了府城。

在襄平府,黄大娘从最底层的酒楼后厨的打杂伙计做起,靠豪爽义气的个性和绝佳的悟性练出一手好厨艺,结交了不少朋友,又在某年的百味试中得到嘉奖,日子越过越好。

几年前,黄大娘突然从同乡口中听闻自己父母具已离世的消息。感慨伤心之余,她担忧幼妹在家的处境,急忙赶回家中,这一回去,正巧碰上两个弟弟要把幼妹卖给人牙子换钱。

黄大娘大闹一场,和娘家彻底划清界限,带着妹妹离开了出生的村子。

妹妹黄二娘这些年与县城的一个跑腿伙计两情相悦,不愿和姐姐一起去襄平府城,黄大娘于是在县城开了一家食肆,又打下一间调料铺子给妹妹做嫁妆,留在漳县陪妹妹。

她自己体会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