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虽然因商鞅变法不断强大,势压天下,但在文明风华上,远远不如山东六国。

这既是天下人公认,也是老秦人无可辩驳的事实。

不是秦国没有财力及人力,而是因为秦国一直谨遵商鞅治国的理念:国无异俗,民农厚重,心无旁骛地以耕战为本。

弱秦时期,为了贯彻举国上下的求战风习,对一切无关强秦的行为,以及试图涣散人心、涉及文明风华的行为都被视为蛊惑民众,自然要明律禁止。

就连山东学子入秦,都只能以官道作为正途,而山东商旅只能在秦国划分出来的“外市”进行贸易交易,杜绝一切能够侵染秦人思想的可能。

因此,大秦现今唯有的风华,就只有那一条条的铁律,就如黑色一般,冷静庄严,公正严明,也将绚烂的思想花火一点点吞吃没腹。

文信学宫的重启,让嬴政想起、那卷曾经被自己压入箱底的《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有详有略,言之有序,以嬴政个人而言,它的确称得上是集万千言论思想于一身的名作。

但嬴政不仅是嬴政,他还是秦朝的王。

他坚信人性本恶,只有法治才能规范百姓行为,事必躬亲,充盈律法,把“法律”两个字渗入大秦,迄今为止,大秦就是律法的化身。

哪怕在嬴政称皇后,依然始终若一。

可是系统的出现却成了一个变数。

嬴政通过系统描绘的未来,看到了百家学说万花齐放的未来,也从几位大学生身上,看到了法治下的另外一种可能。

——约束下的适当宽松,或许能让百姓将一个国家的发展,推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嬴政在霎那间,想到了他一直无视的文华。

大学生的到来是意外之喜,可就算再怎么亲秦,对方也是后世之人。

倘若系统一但发生意外,自己和后世的“交易”断裂,大秦又该何去何从?

那就只能贯彻强秦之策,让国家自己强大起来。

所以在面对诽谤自己的言语时,嬴政才能淡然处之,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契机:一个开启大秦新道路的契机。

氤氲的热雾泛开清淡的茶香,林月华优雅放下茶壶,嬴政双眼如炬。

“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