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三公九卿制度的三公不再是汉初的丞相、御使大夫和太尉,而是司徒、司空和太尉。

其中,司空是由御使大夫更名的。不过两者职权略有不同,比之御使大夫更多了工程建筑的修筑职责,算是扩大了权力。

反观司徒和丞相,则是司徒只掌丞相一部分的职权。有些朝代的司徒可以勉强被视为宰相之一,但在东汉肯定是不够格的。

东汉时期将相权进行了划分,所以在曹操称相之前是没有丞相的。

始皇为天子除去心腹大患,获封司徒,又兼任录尚书事。

所谓的“录尚书事”,是给原本有官职的人增加特权,让他可以监管尚书。初设是在汉昭帝时期,算是给权臣霍光、金日磾与上官桀的特殊优待。

那个时候叫做“领尚书事”,后来以领为录,录是总领之意,意味着权力更大了。

尚书掌管群臣奏章和文书,算是皇帝的高级秘书。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不让三公碰这些东西。

东汉起初刘秀打压相权,才给三公改成如今的模样。结果他孙子倒好,又给三公增加职权,而且从这时候起,三公基本都会加录尚书事。

削权削了个寂寞。

刘协询问过老臣们的意见之后,才按照王允的旧例给始皇封了司徒加录尚书事。他对始皇还是很有期待的,希望始皇不会和王允一样居功自傲、妄图掌控皇帝。

为了拉拢始皇,其他功臣也获封了不同的官职。

譬如秦正之子秦梓桑,获封九卿之一的太仆,管皇帝的车马和军队的马匹驯养。在东汉,这是司徒下面的属官。

司徒手下三个卿,太仆、廷尉和大鸿胪,分别管马政、刑狱和礼仪。

刘协见过秦梓桑,觉得他是一个柔软的谦谦君子,送去管刑狱肯定不合适。大鸿胪又是个权力比较低的官,不如太仆实在,所以便封了太仆。

扶苏去看过廷尉的工作量之后,认为太仆也挺好的。这个官职很适合他偷懒,而且对他来说很容易做出业绩。

扶苏直接征用了蒙英他们的汗血宝马,往负责马匹培育的小吏跟前一丢,示意他们随便折腾。

小吏们看到宝马眼睛都绿了,哪里还管顶头大长官每天只来官署点个卯其他啥事不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