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郡,渑池县。

曾见证秦赵‘渑池之会’的此地,是秦自函谷关东出后的必经之地。

东南通吴越的滨海道、东方通齐鲁(山东)半岛的东方道、东北通辽东的东北道,也皆汇于从渑池县穿过的通咸阳的驰道主干道。

一朝机遇际会,渑池县已与许多驰道途经的郡县一样,乘此东风而起。

县中极贫困的黔首家户,在一轮又一轮的征召役夫中,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更兼驰道畅通以来,渑池县行旅如织,总体日子更是蒸蒸日上。

可县中也有距离驰道相对较偏远的村落。

有那郎君战死又无后的寡妇,最终选择应召,前往百越应役并定居。

自愿具名登记应役后,时隔一月多,终于到了朝廷定下的出行之日。

许多村人送行到村口。

“如今县中黔首的日子眼见好过起来,农时耕种几十亩地,种上仙麦、仙豆、仙秫,今年还有新种仙玉米,糊口无忧。

闲时若勤快胆大,担一筐自家地里种出的菜蔬,到驰道边去市易,也能换得金布粮货,贴补家资。”

“何必往那万里之遥的百越去呢?唉!”

一时村人唏嘘不舍。

妇人强壮能干,到哪儿都能维生。

村人不担心她活不下去,只是感慨。

事实上,送行的村人们大概也知晓原因。

妇人的郎君在七八年前战死沙场,一个遗腹子又在将满一岁时病逝,妇人已经无牵无挂,此处更已是伤心之地……

“难得这次允许强健妇人应召,我为何不去?此去应役,发得一笔大财,若有相中的役夫,结为夫妻,定居百越,也算是成家立业了。”

妇人虽有离别的惆怅,却也坚定向往,“若没有看得上眼的,我立个女户,像以往一样耕种过活,不也自由自在?”

总比留在此处,触景生情,一辈子不得笑颜要好。

“唉。”

送别的村人们又怎么不明白,“此生恐再无相见之日,唯愿你此去一生顺遂。”

“也祝愿你们此后健康富足。”

妇人告别村人邻里,包袱一挎,离家出发。

上了驰道,沿着阔直驰道前行,往庐江郡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