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治和重臣商议起这件事情时。重臣们对于这种古之未有的创新下意识地拒绝,拒绝之后脑子转动才想清楚这件事情的利害。

李治担忧他去之后会出现像之前那样的谋反和政变,然而宰臣其实更担忧。

像太子谋反,比如太子承乾和太子李贤,这两人事发之后除了被圈禁安置在边远之地,但他们的性命都无忧。

然而那些跟随的大臣以及和这些人有紧密联系的官员,如同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轻则流放,重则抄家灭族。

若太孙开府置僚佐,那被拨去的人中肯定有他们自己或者侄子学生。天后和太子的问题还没有完美解决,这又为十几年甚至几年后埋下了争斗的伏笔。

有人反对,也有人同意。太子僚佐占不了坑,那太孙的僚佐应该可以吧。

李治的提议遇到不小的阻力,他也隐约明白重臣的意思,心中犹豫了几天,下了决定:只立太子嫡长子重照为皇太孙,不开府置僚佐。

即是如此,东宫上下依然喜气洋洋。现任皇帝亲自指认了第二位顺位继承人,以后无论朝局如何变化,这来自天皇给予的皇位合法性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四月关中大旱,京师粮价飞涨,于是李治和武媚娘带着文武百官前往东都洛阳就食。

马车吱呀吱呀地走在尘土飞扬的大路上。武婧儿掀开车帘往外看,只见血一样的落日西沉,整支队伍就像一只驮着笨重外壳的乌龟缓缓向前挪动。周围弥漫着压抑沉闷的气息。

李治和武媚娘等人留在长安,庞大的会加剧长安的粮荒,粮荒有可能引发民变。但离开京师前去洛阳,队伍随行带的粮食并不多,那些普通的扈从经常挨饿赶路。

武婧儿不禁想起了,她跟随帝后二人前往泰山封禅的场景。那时连年丰收,百姓家给人足,队伍经过的地方时经常有人成群结队地跑来一瞻圣驾风采。

然而现在武婧儿抬眼望去,只看见一片土褐色稀稀拉拉地残留几片绿色。庄稼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荒野之中,远远瞧见偶有一两个人相互扶着呆滞地在苍茫的大地上游荡。

武婧儿此刻感到了大唐的脆弱,轻轻的一场天灾就可以让人活不下去,就可以让大唐露出柔弱而脆弱的腹部。

武婧儿这些天一直心事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