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历阳书院外,一户人家正在清点着米缸里的腊肉,头发已经半白的妇人将一整条腊肉用麻绳串起,有些不舍地抚摸了数下,这才与几个米糕一起,放在桌上。

一名身形健壮的少年拿起书袋,看着桌上的腊肉,提在指上:“阿娘,还是换那条瘦的吧。”

妇人还没开口,旁边的汉子已经皱眉道:“法生,我平日是怎么教你,祖院长给你机会,让你入学,这恩重如山,如今你怎么变成这般模样,一点束攸你都舍不得?”

陈霸先不由无奈道:“祖夫子喜欢素食,不喜肥油,时常让我送肉时拿瘦的送去,但凡是肥的,他都直接丢出来,不收的。”

陈文赞有些胡疑地看着儿子,对方坦荡地回视,这才有些犹豫地让妻子将那条几乎全肥的腊肉放回米缸,又挑了一条的七分瘦三分肥的腊肉出来。

陈霸先这才收起腊肉,趁着天还未完全亮,前去拜访师长。

“把这豆乳拿上!”陈文赞指了指桌上竹水壶,叫住他。

陈霸先顿脸色一青,连忙道:“这个给三弟和长姐喝吧,我这赶着去上早课呢!”

说着,飞奔而出。

看儿子走了,陈文赞问老妻道:“这几日,家里的黄豆还能换多少银钱?”

“二十石,卖了七石,当还能再卖得十二贯钱。”妻子温柔地答道,“到时加上年前攒下来的,足够让老二读完整个学年了,另外,姑娘的嫁妆,也够老大娶个媳妇了。”

她眉宇间虽然都是生活的风霜,但在说起这事时,却是喜滋滋的。

他们家本是在江东讨生活,前些年,建康城风起云涌,吴兴的郡守以服役之名,挑选壮丁前来建康,参加了“吴兴运河疏浚业务”招标,赚了许多钱,换了大量的机器,在吴兴纺织羊毛、丝绸,而陈文赞是其中一个因着丁役留在建□□活的普通汉子。

为了在建康城生活,他们夫妻还有陈家其它几个族人,租佃了这里的菜地,赚了不少钱,家里的长子因为识字,也很轻易地找了一份在码头记录的活计。

最让他们满意的,就是家里孩子们都能顺利求学、读书,有了大好前程,尤其是最近,他们靠着书院的机器,发了大财。

那轰鸣机器,在他们眼里,那机器一点都不吵,只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