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半天参加了一场完整的农家婚礼,于三娘而言也算是种格外新鲜的体验。吃饱喝足,三娘便与郑莹她们一起骑马回城。中秋将近,一路上月明星稀,萧戡喝了好几轮酒,都有些醉了,坐马上说要给三娘唱歌。

一行人便踏着萧戡那鬼哭狼嚎的歌声归去,萧戡那匹承载过迎亲重责的马儿忍不住时不时抖抖耳朵,似乎想把钻进自己耳朵里脏东西给抖出去。

三娘听得乐到不行,等萧戡惊天地泣鬼神的醉歌吼完了,笑眯眯地说道:“那该轮到我了。”

她也趁着微醺的酒意哼哼起新学的歌儿。

郑莹虽然时常在县衙做事,却从不曾在外头待到这么晚,更没见过夜深人静时分悄寂寂的原野与山林。此时有三娘清朗悦耳的歌声相伴,茫茫的夜色瞧着似乎都不那么吓人了。

众人且歌且行,很快回到县城外。知晓是新来的郭少府回城,守城门的人麻溜把门打开、恭恭敬敬迎她们入城。

三娘多看了眼全程唯一一个认真查验她印玺的守卫,没马上说什么,挥别萧戡一行人回了自己住处。

一夜好眠。

崔县令等人都从各自的仆从那里听闻三娘夜归的事,还有人甚至已经知晓三娘昨天都在那张家村做了什么。

崔县令屏退来通风报信的下人,摇着头笑了笑,心中不免感慨:到底是少年人啊,做事就是放纵肆意、不拘小节。

左右县中也没什么大事,崔县令也没寻三娘过来说话。倒是三娘吃过朝食后找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份文稿。崔县令微微讶异。

"郭少府坐下说话。"他客气地招呼。

三娘也不拘着,在崔县令对面落座,把手中的文稿呈给崔县令。她说道:“下官在城里城外转悠了两日,有些粗浅的想法想和明府商量商量。"

崔县令眉头一动,边接过文稿边询问:“都是县衙里一起办事的同僚,谈不上什么上官下官的,郭少府但说无妨。"

三娘浅浅一笑,颊边露出两个笑窝,为她平添了几分亲和力。她娓娓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只走了这么两天,便听闻县中有许多善人善事、能工巧匠。不如我们整合有唐以来蓝田县的情况撰写一本《蓝田县志》,详细记录县中的善男善女,以达到树立标杆、移风易俗的好效果。还有蓝田诸里的有什么能人

异士、能工巧匠以及各种名产特产,也可以一并整理归整出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