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胤祺信后附有晋喜代为抄写另外一封信,康熙这才忍了下来。

殊不知,原本是没有这封信的,胤祺执意要自己给康熙写回信,说晋喜要是代写就是看不起自己的字。

晋喜哪敢接住这么大个锅,连连说不是这个意思,转而说担心五阿哥写得太过深奥,很多都涉及到种地的知识,最好能附上一封信,解释一番。

胤祺想想,倒也是如此,这才点头同意了。

晋喜心中给自己点了个赞,这阿哥身边的奴才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这种特立独行有自己想法的阿哥。

康熙当然不知道自己儿子是这种想法,若要是知道,肯定要好一顿冷嘲热讽,这才几斤几两,就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康熙看完了信,信中尽是大白话,估计是胤祺口述,晋喜一字不落地记录的,说道自己让他们写观测笔记的原因有三——

其一便是,有了记录才知道哪些人是真的上心,哪些人是做做样子,因为农作物是不会撒谎的。

康熙点点头,这一点倒是,不过胤祺能想到人的这方面?多半是皇额娘教的。

其二是,有了这个记录,往后他人想学习借鉴的时候,就有依据可行,因口口相传,极容易出现错误。

好的,这条可能也是皇额娘帮忙想的。

最后一条,应该是胤祺自己写的,种地为什么不记载呢?不记载哪里能知道自己种了多少,何日收获?收获多少呢?

零零碎碎地说了一堆,康熙给总结了一下,大意就是没有记录的话,很容易就忘了种植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再种之时,可能会重蹈覆辙。

郭宜笑道:“这的确是他的风格,不过他这话也算是有道理了,今年记得,明年记得,时间久了,谁还记得几年前的事情呢?有了记录便可以回顾查询。”

人家实验室做实验还要写个实验报告呢,农业实验就不是实验了吗?要是这么说,那些农科学院的崽崽们第一个就不同意了,这是瞧不起谁呢?

康熙点头,“朕也觉得胤祺说的颇有几分道理,所以同章如南说若是缺人手,可与朕直言。”

郭宜立马跟着说道:“皇上英明,是万民之福。”

康熙忍不住笑出声,斜睨着她,语气感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