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亥南下的路走到一半,遇到了朱襄的信使。

信陵君自缢,请楚王退兵,志洁高远。朱亥南下一路都有人护送。

这么大的事,朱襄派去的信使自然也听到了,特意找了过来。

朱亥一路上都木木的,虽接受了沿路楚国官吏的好意,但脚步一直没有停下,也不应酬,只选最近的路走,沿路遇到城镇也不进去。

楚国士人感叹朱亥对信陵君的忠诚,夸赞朱亥这仿佛自虐的行为。

他们准备好吃用,待朱亥路过时便赠予朱亥,原本打算拦住信陵君的棺木哭一场的念头也打消了。

战国的士人或多或少都还是有些"侠义"精神在胸中,虽汲汲求名,但也知道轻重。

做过头了,反倒是失了“侠义”。

当朱亥接到朱襄信使的拜见请求时,那麻木的表情才裂开了一条口子。

他这一路都没洗澡没换衣服,身上披的麻衣都变黑了。

听到朱襄公的信使来了,他赶紧用凉水冲了一下身体,扒拉了一套干净一点的衣服穿上。

朱襄派去的信使见到朱亥时,朱亥的头发还在滴水。

信使赶紧道:"壮士,请先把头发擦干,天气较凉,可别生病。"

朱亥用衣袖胡乱擦了两下头上的水,问到:"真的是朱襄公的信使?"

信使取出朱襄的信件,悲伤道:"是。"

他将信递给朱亥。

朱亥看着信发呆。

信使道:"壮士,可为信陵君读信。"

朱亥脸上惨然一笑,道:"对,读给主父听,得读给主父听。"

朱亥离开这一路,有许多士人送来香烛。

每天晚上,朱亥都会为信陵君点燃香烛。

信使来时已经是傍晚。

秦国有官方传递消息的驿站,各国为了军报传递通常,也都设置了类似的机构。

驿站兼任官方客栈的功能,让来往士人有可以落脚的地方。

朱亥被楚王和南楚君允许使用驿站。信使本不应该来他国的驿站,但他使了钱财布匹,驿站小吏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楚国对庶民流动的管理较为松散,又经过了内战,基层管理基本都瘫痪了。

信使要了一间房,没有打扰朱亥。

楚国士人派来护卫信陵君棺木的人,听闻来者是朱襄公的信使,心中都很好奇。

可惜对方拒绝与他人交流,他们也只能聚在一起猜测,不知道朱襄公给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