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凡了解到这些先贤对“道”的理解、认识与感悟,比较起过去自己修行之道,不过是初入门槛,要想登堂入室,真正追寻到属于自己的“道”,成就长生大道,永生大道,任重道远。而且按照先贤们的“道”念,修行之士起码应该感悟到其中的上乘之道,才可能与天地同寿,与大道同存。

修行以来,汪凡明悟的道是公道、正义之道,是随心所欲的道,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财狼来了有猎枪的道,是一边修攻击之矛,一边兼修防守之盾的道,是与相爱之人长相厮守之道,这样的道本身也是无形无质,但却有具体外化的形式,有可以依循的方向。现在体悟到这些先贤的“大道”,汪凡情不自禁扪心自问,如果按照这些先贤高大上的“道”理,难道自己的“道”落于下乘了?难道自己应该抛弃原来的下乘之“道”?应该去追求这些前辈先贤所说的上乘之“道”?努力让自己的“道”成为无时不在、无所不包的上乘之道?可是这些前辈先贤的“道”太过虚无缥缈,而且就算寻找到这些上乘之“道”,那时自己又在何方?又以何种形式存在?这些上乘之“道”真的有那么好?“道”既然无形无质,无所不在,无时不在,那么过去水星世界世界大战时期生时“道”又在何处?血魔宗、炼尸派的人类生活在人间地狱,那时“道”又何在?公道何在?正义何在?如果“道”是让邪魔横行,可以纵容这样的惨事生在人间,存在于世间,让无数无辜善良的人们灰飞烟灭,或者生不如死,让哪些为了私欲,为了强权,为了修行就视同人命如草芥,没有任何顾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么这样的“道”不要也罢。

如果这些上乘之“道”让自己成为孤独的存在,成为越一切的存在,无视他人水深火热,无视亲人冷暖,无视人间正道,跟一块顽石一般,没有亲人,没有爱人,没有朋友,那么这样的“道”不要也罢,至于花费心思,付出心血去寻找,那就更加没有必要了。

思虑良久,体悟良久,感慨良久,反思良久,汪凡心思越来越通透,道念越来越坚定,心中只有一种感悟,无论上乘之“道”,还是下乘之“道”,都不过是人为区分的“道”,是一些先贤自己感悟后为了传“道”,为了领悟而定义的东西,“道”本身其实并没有高低上下之分,有形无形之别。修行之士,只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