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写到现在,总体来说,不外乎是庙堂与江湖两部分构成的。江湖是一大块,里面有许多的快意恩仇,也有许多悲欢离合。无穷的光怪陆离值得我们去品味,但正像所谓江湖儿女江湖老,江湖干涉不了社稷,扫平不了江山,也不能还天下太平。因此书中描写了许多读书人,他们用自身的意气与风骨,撑起了一座影响天下的江湖。

在此,我要说的是那些真正读书读出了大意境的读书人,而不是那些只知道死读书,惯会卖嘴,只知评头品足,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腐儒。虽然是这些人占了读书人的多数,但凭他们,是撑不起读书人的脊梁的。

在雪中描写的所有读书人中,如果推举一位首席,那么,我想应当是黄龙士,黄三甲。烽火直接拿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书生宏愿安到了黄龙士身上,问题是黄龙士还真做到了。先将春秋读书人歪了的脊梁板正,再为春秋恃武乱禁的武夫套上枷锁。近乎以一己之力颠倒乾坤,然后又分明了两朝对峙,离阳与凉莽三分的局面,几斤算无遗策。但凡是读书人,我想恐怕都憧憬黄龙士的成就,想成为黄龙士第二。黄龙士为天下谋,书生意气,自有风骨,所以黄龙士为读书人之首,当之无愧。

与黄龙士类似,国士李义山同样堪称读书人的风骨。李义山生前最风光无限的岁月应当是随徐骁南征北战,统一了整片山河,所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李义山当然立下了莫大功勋,可称书生平世的典范。但是这还不算什么,在随后近二十年时间里,李义山自困于听潮亭一楼,为北凉基业扛鼎使北凉真正立足于两国之间。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凉莽大战,李义山替北凉奠定了一个坚固而扎实的基础,此可谓书生治国。若是北凉替中原抗住北莽百万铁骑,李义山绝对是居功至伟。可惜一代英杰死无葬身之地。

假如说李义山是书生平世的典范,那么六十七子的元本溪就应当是书生治国的宗师。也许不少人都对这个半截舌的元先生没多大好感,但毕竟各为其主,元本溪身为赵家谋士,虽然做了不少坑害徐家的事,但是却难以遮挡他本身超世的才华。我们来看看元本溪都做了什么:算死徐家,谋害剑仙吴素,辅佐先帝一统四海;筹划辅佐离阳新帝登

章节目录